第133章 这一身的本事,得实践实践!_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
八一中文网 > 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 > 第133章 这一身的本事,得实践实践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3章 这一身的本事,得实践实践!

  “你也莫嫌咱啰嗦,咱就觉得你二哥先走,现在沐英也不在了,你一个人遭受的打击太大。”

  “退一万步说,咱这把老骨头还能活多久谁又能知道呢?所以有时能见还是得见见吧。”

  汤和语重心长的道。

  朱元璋想了想,点点头:“这提议也不是不行,咱回去召见臣僚,将这事推行下去,只要不叨扰沿途百姓,就让孩子们回来聚聚吧。”

  “也正好,让咱爹他老人家看看。”

  汤和点头:“好,好,呵呵!是该团聚了,很多小娃子,现在变成啥样了,咱都不知道,咱就记得老大老三老四这些家伙,都和咱一起打过仗,你老朱家的孩子,真是一个比一个猛!”

  朱元璋会心一笑,不过也有些头疼。

  这些藩王要入京,还不知道要折腾出什么事,走一步看一步吧!

  朱元璋看着汤和,起身拍了拍腿:“成了,你有空让咱爹来你这做客,收拾收拾家吧,咱去瞅瞅大孙去。”

  汤和也跟着起身:“咱送你出去。”

  朱元璋背着手。走在去往东宫府邸的道路上,眉宇拧成了川字。

  安南…

  安南!

  左右不过不毛之地,只要它攥在大明手里,对大明将来从南疆踏板出海以及威慑周边番夷就有莫大的作用。

  这点,朱元璋是同意老爹朱长夜的看法的。

  至于怎么稳定战后局势,如何驯化当地百姓,防止再度造反等等,这些都需要朱元璋去操心。

  不过他现在看开了,与其自己操心,倒不如将这地方交给朱标或者朱雄英去折腾,只要政权不丢,随便他们怎么去折腾吧!

  当然,朱元璋更加偏向让朱雄英来。

  反正儿子朱标已经成长起来,如今就开始培养孙子得了。

  也顺带着考验一下,朱雄英究竟能不能治起一方国土。

  濮家今天的寿宴,直到傍晚掌灯时分才彻底结束。

  外面又开始飘起雪花。

  徐妙锦披着纯白貂绒毛披风,撑着油纸伞,走在应天大街上。

  徐辉祖有事,就提前骑马回府处理政事。

  徐膺绪和徐增寿,则和徐妙锦一起踏步回府。

  “二哥四哥,应天府不是传言有位仙人么?他们都说那仙人很厉害,真的假的?”

  两兄弟闻言,愣了愣,随后赶紧将徐妙锦拉住,然后讳莫如深的道:“真的!最近老哥我,一直听朝廷的人在提那位仙人。”

  “听说蓉州之困是他解的,于是便来了兴趣,看看这一趟能不能看到这位仙人。。”

  徐妙锦微微愣了愣。

  蓉州之困的破局办法,她这些日子一直在研究,那种伟大的粮食做空战,到现在,她想想,都有些头皮发麻。

  这么伟大的对策,居然是那叫仙人做出来的?

  “这,那咱们得找找啊,这样的人物,咱们可得好好看看。”

  徐妙锦提议道。

  两兄弟均是点头,对此也都是一样想法,想见见那位仙人。

  说说笑笑间,他们渐行渐远。

  ….….…….….…

  入夜,年关前最大的一场雪在应天骤然下起。

  从傍晚时分,大雪就开始扑簌不停,短短两个时辰,应天城的雪,已经盖过了脚踝。

  朱元璋忧心忡忡的踏入东宫府邸。

  三进的大院子内,灯火如昼。

  朱雄英百无聊赖的在堆雪人。

  朱元璋走来后,看到这一幕,有些哭笑不得:“多大人了,还和孩子一样?”

  朱雄英闻言,有些无语。

  老爷子这不可谓不双标,当初我和你说我是大人了,伱说我多大都是孩子。

  现在又说多大人了,还和孩子一样。

  话音落下,朱元璋手里拿两胡萝卜头:“这個,要插在雪人的眼睛里面,这样才逼真!”

  额。

  朱雄英瞪眼看着朱元璋。

  老爷子微微笑着,眼中带着一抹憧憬:“小时候,你曾爷爷朱世珍,带咱堆过雪人,可以说….有你曾爷爷教导,现在咱堆雪人也是一把好手!”

  朱雄英点头:“噢,原来这样啊。”

  朱元璋嗯了一声,随后忧心忡忡的抬头看着天:“过年都不让人好好过啊!这么大的雪,还不知有多少人家要流离失所,典卖土地,咱大明.…难啊!”

  虽说大明现在,是比以前富足了不少,但想靠着朝廷拨款去救济难民灾民,这不现实。

  这是无底洞,朝廷投多少钱都会很快被吸收,而且这个口子一旦开了,人心是贪得无厌的,朝廷根本添不满。

  但这也不意味着朝廷就不作为,该派粮食和钱财下去,还是要派,只是如此一来,大明的财政预算,又要重新分配,造船的钱、修长城的钱,都得暂缓。

  一场天灾,影响帝国的方方面面不是一言一语就可以说清楚的。

  古代没有哪个帝王是不怕天灾的,人祸尚且可控,天灾,就算再伟大的帝王都无能为力。

  朱雄英搀着老爷子,来到门前躺在摇椅上。

  朱雄英则搬个小凳子,托腮坐在朱元璋旁边。

  朱元璋晃着摇椅,冷不丁的道:“咱刚才下了旨,明年年头,将各地藩王召见入京过寿。”

  朱雄英点头:“好事儿啊,咱们一家子团聚不是挺好的?”

  朱元璋笑了一声:“那是自然。”

  想了想,朱元璋继续道:“云南都司攻陷了安南。”

  朱元璋又一次冷不丁开口。

  朱雄英愣了愣,脱口而出:“这么快?”

  他心里着实有些震撼,这满打满算,才不过十天左右,而且这还要算上传递消息的时间。

  换句话说,云南都司的军兵,大概率是在五日以内,就贡献了安南全境!

  这种骁勇的战斗力,怎能不令朱怀咋舌。

  朱元璋看着震撼的朱雄英,笑着道:“安南那地方的战略价值,是你告诉咱的,这地方之所以被打下来,你和你师尊,可以说是居首功。”

  朱雄英赧然道:“爷爷,您老过誉了,我当不起,这都是师尊之功劳,我只是一个代劳传话的。”

  “你也有功。”朱元璋道了一声,随后正色道:“礼记檀弓下曰:师必有名也。国家发动战争,要万民归心,归心之后,才能得道多助。”

  他看着朱雄英,开口道:“大孙,你认为的战争应该是啥样的?”

  朱雄英脱口而出:“强大的兼并弱小的,弱肉强食。”

  朱元璋莞尔一笑:“咱就知道你有这个血性,因为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。”

  朱雄英有些迷茫的看着朱元璋:“有什么不对吗?”

  朱元璋笑着道:“那咱问你,你觉得咱打仗如何?”

  朱雄英点头:“爷爷,还用说么,大明就是您老一步步打下来的,一个字,强!”

  对朱元璋的军事能力,朱雄英从来没怀疑过,能从一个小兵,生生打出一个大明江山。

  这不用传奇,根本没法形容。

  这其中没太多的幸运,都是老爷子一刀一枪,凭着自己累积出来的战争智慧,亲手打下来的。

  或许有人会说因为蒙古人最后失了德行,乃至于万民寡住。

  那陈友谅呢?

  陈友谅卧居江南,苏吴等富饶之地的百姓,可对陈友谅是不遗余力的支持,要粮给粮,要钱给钱。

  在元末的时候,陈友谅绝对是一个最大的诸侯。

  可在朱元璋面前,他还是被朱元璋打的溃不成军,鄱阳湖一战,朱元璋的战争智慧,在后一千年时间内,都有无数人在研究。

  听到朱雄英这么赞赏自己,朱元璋心里也有些得意。

  不过他没有膨胀,而是继续问朱雄英道:“既然你觉得咱都这么强了,南疆外的那几个小国,为什么不顺带打下来?”

  “古往今来的帝王,谁不以开疆拓土为荣?”

  朱雄英愣了愣,这个道理,他还真没想过。

  朱元璋道:“因为没有足够的借口,你若是贸然去入侵,那便是师出无名,会让百姓恐惧你这个政权。”

  “今天你朱重八能灭了这个国家,明天是不是还能蛮横的灭了其他国家?”

  “如此一来,这不是让其余所有小国深感恐惧,而后联起来抗衡大明吗?”

  “你读过秦史,夫天下非小弱也,雍州之地,崤函之固,自若也。陈涉之位,非尊于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韩、魏、宋、卫、中山之君也。”

  “这些势力,若是都联合起来,即便强大的秦国,也未必是其对手。可最后的结果却是,大秦灭了六国;陈胜吴广之流,不比六国尊贵,却能推翻一个政权。”

  “咱不能小瞧任何一方势力,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,你要深记。”

  “那咱在反过来看,如果我们要主动推起战争,那就需要你这一场仗打的有理有据,光明正大!”

  “如李世民之流,即便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后,也不遗余力的穷其一生在污蔑其兄李建成,何以为?”

  “李世民既能容纳魏征,为何独独要污蔑亲兄弟?因为他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,补缺玄武门起事前的不足。”

  “他这场反叛,便是师出无名的典型。”

  朱元璋说着说着,朱雄英似乎渐渐有些了然,以前有些想不明白的道理,也随之豁然开朗。

  朱元璋继续道:“所以,当初安南入侵大明,最好的反攻灭国机会,只有那么一瞬间,因为他们是主动进攻的,咱大明是被动反攻的,这一场仗,咱大明就站着理,给它打下来了,也没人会觉得咱大明以大欺小!”

  “如果当初你没有提前预判安南入侵大明,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外交桌上和谈,当然,咱大明也吃不了亏,但也打不下对方的政权。”

  “这天下的事,看似杂乱无章,实则许多都在一个框架规矩里面,你要是打破了这个规矩,那便离灭国不远矣。”

  “呵呵,现在说这些还太早。”

  朱元璋笑笑,看着若有所思的朱雄英,突然道:“咱给你留了一块地,安南那边地方,你来折腾串。”

  朱雄英正在思考朱元璋前面的话,猛地听到这么一句,心肝顿时具都颤了起来!

  啊!?

  朱雄英愣了愣:“我要去安南?”

  朱元璋翻了翻白眼:“咱不是那个意思。”

  “额。”朱雄英愣住,

  朱元璋吐出口气,开口道:“这么和你说,你当时提出的以安南为大明中南半岛,控制爪哇、占城、琉球等沿海之地的政策,咱皇帝很满意。”

  “在安南第一时间被打下来之后….嗯,安南的战后重建便不知人选。”

  “咱意思是,你和你师尊,就帮着咱参谋谋划,如何规划安南建设,如何发展安南,你帮着咱出主意。”

  “这样说,你是不是能懂了?”

  刚才朱元璋一番话,细细说来,也没扯谎。

  他是让朱雄英和自家老爹,帮着他出谋划策战后重建,不过怎么建设,他是不会假手的。

  一切都看着他们自己折腾,再不济,也就将当地折腾的半死,反正那一片的百姓,大都不是汉人,其死活,朱元璋也不关心。

  只要安南不丢,大明对占城、暹罗、真腊诸国和满刺半岛的苏门答刺、旧港、瓜哇、泞泥等国控制权,便会牢牢握在手里。

  在朱元璋看来,打下安南的唯一价值,就是其战略价值,也就是战争威慑。

  他也没想过能将这片地方,建设成如大明郡县那般发达。

  交给朱雄英管理,更多的是让他熟悉一地的政务,以小见大,知微见著,让他提前适应做皇帝该有的压力。

  朱雄英这才明白老爷子的言下之意,闻言后,微微有些失落,不过还是点头:“好!没问题!”

  和老爷子学了一身治国本事,他也想校验成果。

  朱元璋轻声叹口气,看着朱雄英道:“打下一个政权固然容易,战争的机器尽管推过去就成。”

  老爷子轻飘飘的一句话,却无不体现出大明军队的霸气!

  “可想稳固一个政权难,这事儿咱和你说过,你以前恐怕没太多的感触,等你真的开始治理安南你就知道了。”

  朱雄英点点头:“嗯,我会努力的。”

  “不过有师尊帮忙,我其实也不怎么怕。”

  朱长夜赫然已经,成为了朱雄英的后盾,朱雄英他自己认为的后盾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81wen.cc。八一中文网手机版:https://m.81wen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